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昨天內房、物管、以至內銀的大跌,與國內爛尾樓小業主發起拒還貸事件發酵,並獲得全國大量爛尾樓業主響應有關,如果事件繼續擴大的話,有機會危及國內金融系統的穩定,故此今天不少內銀股也跌幅顯著,包括招商銀行 (03968)、郵儲銀行 (1658)及國內的平安銀行 (SZ:000001) 、興業銀行 (SH:601166)等。
爛尾樓業主停供款其實是保護自身權益的合理做法,而且歸根究底出現爛尾樓銀行肯定也有責任的。一般而言小業主買了遠期樓花,向銀行做按揭後,銀行應將相關按揭款項存入該項目的受監管帳戶,並且按項目進度分期從受監管帳戶支付款項予發展商,以確保項目不會爛尾。現在項目出現爛尾,很大機會是銀行沒有按規定根據項目進度支付款項予發展商,而是將受監管帳戶內的款項全部提前支付予發展商,導致現在項目爛尾。而且原本用作保証項目完工的項款也不復存在,出現這問題最大的責任應該是銀行一方沒有貫徹執行相關規定所致。
現在全國民企內房普遍陷入債務危機,出現大量爛尾樓,如果大部份爛尾樓業主都拒絕繼續供款,而且因樓宇爛尾,銀行手上又沒有抵押品,結果很大機會是銀行的壞帳將會大幅度上升,這就是今天內房、物管股的跌勢漫延至內銀的原因。
截至昨天上午,全國已有80多個爛尾樓項目的業主已響應拒還貸,而且響應的小業主仍急遽增加中,今天有機會達到200個爛尾樓項目小業主加入拒還貸大軍。根據券商花旗的估算,目前涉及爛尾樓的金額可能高達五千多億人民幣,如果全部由銀行承擔損失的話,那麼內銀今年按揭平均壞帳率會由0.35%急升至1.8-1.9%,情況非常嚴重。
我過去一年寫了很多篇文章講內房,最擔心的是內房硬著陸會危及國內金融系統的穩定,觸發系統性風險,一如2008年的美國次按危機,而很不幸的是內房硬著陸似乎是難以避免。前排國內監管機構開綠燈,允許五間香港上市的內房到國內發債集資,那時市場一度亢奮,相關內房股獲追捧,結果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以貴為藍籌股的碧桂園 (2007)為例,最近半個月股價大跌25%,創出五年多新低; 美元債價格更慘烈,大部份已跌至30多元,似乎市場已預期碧桂園如果沒有得到當局施以援手,將無法渡過難關,最終也會違約。
內房危機越演越烈,而且影響不再局限於內房、物管板塊,開始漫延至其它板塊。大家如果仍持有或者想撈底陷於違約危機的內房股,請先審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其次,銀行、保險股也將被拖累,花旗指按揭風險敞口最大的是民生銀行(01988),第二個是平安銀行 (SZ:000001),第三個是招商銀行 (3968),第四是興業銀行 (SH:601166),第五是光大銀行 (6818),我自己會考慮做配對交易 (pair trade)。
聲明:以上內容純屬個人意見及分享,並不構成投資、買賣建議或推薦
Credit: 偉哥投資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