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寒冬
周五中概股的股災、美國或會提前加息觸發的科網股大跌,再加上虛擬貨幣也巨震,網上一片哀嚎。市場普遍估計會火燒連環船,明天港股難逃一劫。
之前港股大跌時,很多資金轉炒美股、虛擬貨幣,現在後兩者也走勢不佳,當最後的樂土也終於失守,港股會否跌完再跌?港股現在被內憂外患夾擊,聽到的盡是壞消息:
1. 美國聯儲局終於承認高通脹並不是暫時性的,有聯儲局官員甚至聲言在完成縮債前可以開始加息,加息時間表比市場預期大為提前,最不利科網股;
2. 滴滴出行公佈自美國退市,再加上美國証監會落實的執行細則,確定中概股的核數師,如連續三年未能符合美國審監當局索取工作底稿的要求,證監會即有權勒令相關中概股由美股退市。兩個壞消息令資金恐慌逃離中概股,觸發中概股在周五普遍大跌約10%,包括大型中概股如阿里巴巴(BABA)、京東 (JD)、拼多多 (PDD)、蔚來(NIO)等俱大跌;
3. 國內經濟已現急速下滑,這不是今日才知道,但實際情況可能更差。數天前,被譽為「國師」的經濟學者李稻葵在一個論壇上警告,未來幾年可能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最困難時期,將面對債務危機、產業鏈遷移、碳衰退三大挑戰,全文如下:
李稻葵:沒有進入中等收入水平的10億人口,是中國經濟的第一增長點
4. 恒大(3333)正式債務違約,雖然市場已充份預期恒大債務違約,但當真正違約後,再加上市場壞消息如此之多,會否對內房板塊仍產生巨大震盪?
面對一籮籮的壞消息內外夾擊,港股目前最大及唯一賣點是今年已跌得多、估值夠平,僅此而已!
我近日應對跌市是傾向逐漸增加持倉,目前仍會繼續分段撈底,傾向以下幾類股:
1. 高息股
一些穩定的高息股在大跌市時防守力較強,而且大市反彈時也會跟升,所以一眾高息股如果也跟隨大市回落的話,會擇機增持。
2. 本地股
本地股比較不受外圍經濟影響,而且也有通關的潛在利好消息支持,目前組合已持有不少本地股,包括譚仔(2217)、東方表行(398)、迪生(113)、醫思 (2138)、利基控股 (240)及奧思 (1161)等。
3. 龍頭股
類似騰訊 (700)、 比亞迪 (1211)這類絕對的龍頭股,目前有騰訊的即月420SP 及比亞迪即月的240SP等接貨。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下半年幾次的大跌市,都是在跌到比亞迪後就見底回升,今次也可以留意比亞迪的表現。 如果連強勢的比亞迪也下跌10-15%,可能是大市短線見底之時。
4. 政策受惠股
今年走勢最凌厲的政策受惠股肯定是碳中和概念,包括新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股,自己仍持有華潤電力 (836)、新天綠色能源 (956)及京能清潔能源 (579)、信義能源 (3868) 這4隻新能源發電股,如果相關股份回落的話,首選增持華潤電力及中國電力 (2380)。
5. 內房股
恒大的正式債務違約應該是市場普遍已預期的,但如此市況,難保明天會觸發市場恐慌情緒,再度大沽內房股。我會留意國企內房股及個別穩健內房股,如果被錯殺,會考慮增持。
跌市撈底永遠都是高難度動作,尤其要精準撈底更是難上加難,所以資金充裕的話,可以分段買貨,無需一次過ALL IN。此外,這種市況最忌一注獨贏、運用高槓桿及濫用衍生工具,尤其是不熟悉衍生工具潛在風險的話。另外,也可以善用MPF組合調動,如果之前一直將資金泊在保本基金的,可以考慮開始轉回去港股基金。我自己已將MPF一半保本組合轉了去港股基金,另一半也將在恒指如見22500點時轉至港股基金。
最後,大家要留意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般於12月中召開,會為來年經濟政策定調及明確發展方向,一向是市場焦點。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或許會對內房的政策有所鬆動之外,可能也會加大對疲弱經濟的刺激措施,對股市有短暫的利好支持。
聲明:以上內容純屬個人意見及分享,並不構成投資、買賣建議或推薦
Credit: 偉哥投資手札吹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