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息股現況再檢閱
雖然股票市場新低再新低,持現金最為上算,但身處於加息周期,資金成本不再是零,所以青冰在去年及今年上半年,仍然會保留大量現金等待隨時入市,近月都要改變策略,因為現金有成本,擺去定存,買ibond綠債,甚至是收息股,都是抗通脹加避險的好方法。隨著近日10年美國國債升穿4%,洗完一輪牌,又係時候為收息策略再進行檢討。
近日整了一個收息股總覽表,當中包括四大收息股,公用股,本地地產股及幾隻青冰一直有留意的高息股。在F欄位列出的是現時的股息率,用過去12個月派發的股息(I欄位)對比現時的股價,跟開青冰的戰友應該都知,四大收息股遠比其他收息股好,就是股息是按年遞增(起碼到這一刻仲係),咁過去12個月派發的股息,幾乎肯定是之後一定收到的股息,所以計出來的股息率極有啟示性,是計算入市位及值博率的重要指標。
從圖中可以看到,四大收息股的股息率不是最高,但就最solid,以公用股為例,中電(0002)及煤氣(0003)雖各有5厘息以上,但兩者在2022年在業務上都出現大問題,煤氣受內地業務影響,中電就輸澳洲業務,在欄位I見到的過去12個月派息,不一定在明年公佈業績時維持得到,換言之眼前見到的5厘,在公佈末期息後可能得返四厘或以下,在定存都有3、4厘的情況下,公用股的值博率不高。
本港地產股現時的股息率都偏高,但都是因為今年股價累跌甚深所致,恒地(0012)及新世界(0017)係最好息,但兩者今年都累跌逾三成,跟公用股一樣,中港經濟及樓市咁差,現有業務能否維持派返去年的息呢?再者,二十大再次強調房住不炒,本地地產股日後難有豐厚利潤,所以即使股息率比四大收息股高,但值博率也是甚低。
再睇落去就是中資收息股,但數字上就較多沙石,欄位F不能直接跟其他比較,以中海油(0883)為例,由於今年4月派特別息,取代上年度的末期息,而欄位F,按彭博的設定是不計特別息,所以只計算了中海油最近宣派的中期息0.7元,所以會見到現時股息率沒十幾厘。幾隻中資股裡,最穩就是中移動(0941),情況就如四大收息股的香港電訊(6823)及中信國際電訊(1883),中港澳的電訊業務增長唔會勁,但勝在夠穩定,無論經濟好壞,現代人生活也離不開電訊業務,而中移動近年努力塑造收息股的形象,似乎往後都會穩定地派息。至於三桶油及神華(1088)等資源股,始終都是周期性的行業,未來半年的業務尚且估得到,遠啲都可能會由盛轉衰,未必能維持現有的股息,所以買這些資源性的收息股,都只能抱半炒的心態才可以。
最後要講的就是ibond及綠債,現時ibond有兩隻,分別是2023年到期(4239)及2024年到期(4246),綠債就是2025年到期。經過美國幾輪的加息後,10年國債已升穿4厘,所以ibond及綠債的股價都跟著調整,現時4239的Yield-to-Maturity(YTM)是4.06%,4246是4.32%,綠債就是4.24%。YTM是指持有至到期的回報,兩隻ibond分別保證派2%年息,綠債就是2.5%,YTM之所以比派息高,全因三者現時都較票面值100元有折讓,現價買就是賺息賺價。現時做新資金的定存,某些中小型銀行會畀到4%利率,如做一年期的定存,應有四厘樓上,但現時4239的YTM已逾四厘,扣除些少手續費及交易費後,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萬一股市在半年內轉好,都可以沽出4239而轉投市,定存就沒有這個靈活性。在計算回報時,記緊要留意那些相關手續費,尤其是到期時的贖回費,半年派息一次的費用,不同劵商及銀行的收費都會不同,炒開股票就未必會著緊這些,上落較大,賺價都夠畀啦,但買ibond綠債都是為4厘息,手續費隨時食咗你0.1至0.2%,所以真係要睇清楚呀。
至於圖表的右方,是不同股息率折合的現價,是用來計算入市位的,不同顏色是顯示到價未,詳細策略請參閱嚴選香港收息股2022。
聲明:以上內容純屬個人意見及分享,並不構成投資、買賣建議或推薦
Credit: 青冰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