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美股的幾個省時方法

上篇提到青冰慣常用在港股的研究方法,在美股似乎並不通用,又或者說,青冰還未摸得透個玩法,例如美股有冇類似CCASS的數字睇呢,美國證監SEC內的EDGAR(Electronic Data Gathering,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應類似港交所的披露易,但內裡都十分雜亂,不同類型的表格及文件都有,相信要一段時間才可清楚理解。

青冰較普通散戶幸運,有彭博資訊機及有方法接收到大量的投行報告,所以如要找某隻美股的財務報表及最新相關的新聞,不用太頻撲,當然網上也有很多美股的資訊及分析,但青冰的習慣是分析不求人,盡量用自己方法去找,印象更深刻,用自己的腦袋去過濾資訊,可隔除不少雜音,所以在初學美股的階段,唯有辛苦一點、多看一點。

美股是高度成熟及有效率的市場,愈大市值的股份,愈多投資者聚焦,基本上很難長期出現錯價,不要妄想自己睇通了一些其他投資者看不到的東西,這個跟港股大不同,港股的中小型股份,長期被忽視,尤其是一些細節事,只要你肯用心,絕對會走在市場之前,例如去年底跟老友一齊研究力勁(558),當時是從Tesla用意大利的壓鑄機開始入手,然後才發現這公司是力勁旗下的,當時的市價大約是1.5元,這就是錯價了,然後the rest is history。在美股呢,基本上不會搵到這些筍嘢,或者咁講,青冰還未到那個水平,找出這個竅門吧。所以要研究美股,都是從Top Down入手,先分析行業,再揀龍頭股,再分析龍頭股的新聞及近期走勢,最後想想有甚麼新的催化劑,再部署入市。

美國的ETF市場十分發達,有近二千隻ETF,甚麼類型也有,青冰就是利用ETF去鎖定元宇宙的目標股份,正是早前寫META那篇,找到這個ETF,看內裡的成份股,然後分析十大持股,揀一些中型市值的作目標,當初青冰也是用這個方法鎖定Roblox及Unity Software。以ETF去幫助自己篩選股份,其實是拜託了營運ETF的公司幫你揀股,對於美股初手的青冰來說,他們絕對是專家啦,有些ETF是追蹤指數的,指數公司的技術水平,應遠比恒指高,雖然他們不會幫你揀一隻會爆升的,但他們為你選出幾十隻目標股份,已為你省下不少時間。同樣的方法,可以套用在不同行業,例如青冰見到感恩節將至,會找一個零售行業的ETF,再去看內裡的成份股,再從中挑選。

選了股之後,找催化劑就當然要留意業績,相對於港股,美股在業績後的股價反應,可算是瘋狂,Roblox績後升四成,Nvidia市值七、八千億美元,靚績同樣可以升一成。除業績外,青冰也會拜訪公司的網站,青冰在這段時間看過的公司,網頁都設有Investor Relations這版面,而且內容豐富,出了業績就會有業績簡報、亦有用作做presentation的slides、Investor Day的日子及分析員會議的參加連結;唔想聽會議,亦都會有Transcript睇,真係乜都有。市值只有70億美元的Matterport,網頁內的資訊絕不馬虎,足夠你用作分析,然後你再回看幾百億市值的港股,個網頁慘不忍睹,一個字,醜。

作為初學者,暫時只學懂咁多,日後再有新發現,定必奔走相告各戰友。

聲明:以上內容純屬個人意見及分享,並不構成投資、買賣建議或推薦
Credit: 青冰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