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新股短評
三隻新股分別是:三葉草 (2197)、鷹曈科技 (2251)、UJU(1948),當中前兩隻是醫藥股,最後一隻是線上短視頻營銷解決方案供應商。原本我三隻都不打算認購,但晚上再看看招股書後,決定現金認購數萬股的三葉草,其它兩隻維持不認購。
先說比較多人關注的UJU,其最大賣點就是抖音概念股,抖音是其最大供應商,也因此順理成章字節跳動出任基石投資者,不過只是認購1000萬美元的股份,比重很低,似乎是賣人情捧場。這股業務上應該類似樂享集團(6988)及云想科技(2131),而巧合地這3間公司的保薦人名單裡都有SBI,是巧合嗎?樂享及云想現在股價都比招股價跌了很多,不過上市初期在震一震之後,股價也曾大炒過,而這次UJU估計公開發售超額倍數不高,回撥機會甚微,會否直接貨源歸邊炒上去散貨?難估,不過我自己就不博了,寧願等上市後看看有沒有機會低撈博炒上。
至於基本面,雖然收入增長極高,但毛利率跌得很誇張:最近3年毛利率分別為9.2%、6.9%、5.1%,怎麼看都不是一門好生意。另外,所謂的盈利是靠抖音的返點(即是回佣),而返點的多少並沒有協議,全憑抖音單方面的決定,生意模式風險高。
至於鷹曈科技,賣點是人工智能醫療器械軟件,概念比較獨特,收入增長亦理想。
基石投資者有CloudAlpha、LAV及清池資本等,但略嫌不足的是基石投資者只認購大約30%的新股,按目前形勢,如果公開發售不觸發回撥的話,會有75%新股(包括15%的超額配售)配售給其它機構投資者及散戶,情況有些危。已聽到不少券商都可以幫散戶認購國配貨,通常出現這種情況,上市後短期表現都不樂觀。
這股算有獨特概念,如果上市後跌得多,我會有興趣撈底。
最後要評論的是三葉草。原本見到高盛+中金的組合,我已直接放棄,等暗盤破發才考慮撈貨博反彈,這是近期新股的獲利方程式。不過再細看招股書後,改變主意,小注現金認購數萬股。這公司最大的賣點是研發重組蛋白COVID-19候選疫苗SCB-2019已完成臨床三期,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向EMA、國家藥監局及WHO提交附條件監管批准申請,有望在 2021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中期期間獲得附條件批准,最早可以在今年底前推出產品。
這公司之前名不見經傳,卻是中國首家獲得CEPI(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資助及支持的公司,獲提供高達360.5百萬美元的資金,以支持SCB-2019 在全球範圍的開發直至獲得上市許可,估計公司應具備不俗研發實力。其臨床三期結果也是理想:
SCB-2019(CpG 1018加鋁佐劑)在SPECTRA中顯示出預防重度COVID-19的效力為100%,預防COVID-19引起的需住院治療的效力為100%及預防因SARS-CoV-2任何毒株引起的中至重度COVID-19的效力為84%。針對全球主流毒株德爾塔變種,SCB-2019(CpG 1018加鋁佐劑)在SPECTRA中顯示出預防任何嚴重程度的COVID-19的效力為79%。
可能因為如此,上市估值高達156億港元,比起今年2月最後一輪融資的9.3億美元估值有大幅度的提升,而最後一輪參股的包括高瓴、淡馬鍚、OrbiMed等知名機構,這幾間機構投資者也是這次上市的基石投資者,和其它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約53%的新股,比例算高。
這公司研發的疫苗已完成臨床三期,而且結果亦理想,應該甚大機會獲得WHO的緊急使用授權。如果批准,將是股價最大的催化劑。參考康希諾(06185)目前市值528億港元,則三葉草如果成功商業化屬於第二代疫苗的重組蛋白疫苗,估值即使只有康希諾的一半,上升空間也甚大。
當然,高盛+中金的“無敵”組合,隨時又是上市初期即跌20%,考驗你對公司的信念,所以我只是現金細注認購,留待上市有機會破底才增持。
最後,重要的事要再說多遍:近期新股獲利方程式是上市破底撈入,短線反彈沽出獲利,宜知不宜長。看看海倫司(09869),如果上市初期沒有沽出獲利,現在股價是愁雲慘霧。
聲明:以上內容純屬個人意見及分享,並不構成投資、買賣建議或推薦
Credit: 偉哥投資手札吹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