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債券的合理價格?

很多投資者初次投資債券時,都會問一個問題:甚麼價格才是合理呢?

由於債券屬固定收益資產,判斷債券是否合理,評估的應該不是其價格,而是其派息率(台灣稱為配息率)。派息率的是理與否,基本上是視乎發行公司的信貸評級與債券年期。一般來說,評級愈低、年期愈長,代表投資者要承擔的風險愈高,報酬率就應該愈高,以彌補投資者對高風險的承受。這種額外增加的報酬率,稱為風險貼水(Risk Premium)。

但派息率分為票息率(Coupon Rate)與孳息率(Yield,台灣譯為殖息率)兩種,不少債券投資新手有所混淆,不知道應該看哪一個。票息率即債券的年利息除以票面價值(一般直債票面價值為100,ETD則為25)。但實際上,除非你在債券IPO 時購入債券,否則票息率只供參考。因此,投資者真正要衡量債券價格是否合理的,應該是孳息率。

孳息率分為三種

1. 現時孳息率(Current Yield):將債券現時年度利息金額除以現時的債券價格,以年率計算回報率。

2. 到期孳息率(Yield to Maturity, YTM):假設你持有債券直至到期日,以年率計算的回報率。在計算過程中,會把債券到期時的潛在資本收益或虧損考慮在內。

3. 至通知贖回時孳息率:由持有債券至接獲贖回通知時的年度回報率,只適用於可贖回債券(Callable bond)。

一般溝通來說,如果沒指明的話,孳息率多數是指第二種,即到期孳息率(YTM)。

投資者評估債券孳息率是否合理時,通常使用美國國債(台灣稱為美國公債)作為衡量基準(Benchmark)。因為理論上,美國政府是世界上最沒可能違約的發債體(真還不了債只要開動印鈔機就行了),其發行的國債被投資界視為接近無風險的債務。

其實不止債券,幾乎所有固定與穩定收益資產,評估其價格的合理性都應該便用美國國債作為評估基準之一。以公司債券為例,由於風險一定比美國國債高,報酬率也一定要較高,至於高多少,很視乎公司本身的信用評級與質素。

以十年期來說,一般十年期的較高投資級別公司所發行的債券(穆迪評級A3或標準普爾A-以上),其孳息率大約比同年期美國國債高1至1.5%。較低的投資級別公司債券(穆迪評級BAA3至BAA1或標準普爾BBB-至BBB+),則高1.5至3.3%左右。而非投資級別債券(高收益債券,又稱垃圾債券),例如穆迪評級B3至BA1或標準普爾B-至BB+的,則很視乎公司的基本因素變化,其十年期債券孳息率由5%至20%都有。至於穆迪評級B3或標準普爾B-以下的債券,就真的是垃圾級別了,要冒公司隨時倒閉的風險,敢於投資其上的人,應該投機性質很強、或是分析財報能力很強、或是心臟很強。

但是,即使同一級別債券,愈短年期,其相對同年期美國國債的風險溢價愈低;反之愈長年期的債券,相對風險溢價愈高。至於其餘的差異,就視乎公司的個別因素了。

當市場認為美國的經濟可能衰退時,會預測聯儲局可能減息刺激經濟,就可能發生短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比長年期更高的情況(例如二年期國債孳息率高於五年期國債孳息率),稱為債息倒掛,投資債券時要把這些利率因素考慮進去。

注意:美國國債的孳息率隨美國聯儲局加減息步伐與市場環境而不斷變動,為債券的價格帶來利率風險

Credit: 懶系投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