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謹對「資產」下定義

明白累積資產的概念後,你不會再期望利用重複的交易,不停買入和賣出資產去賺取金錢回報,因為賣出資產獲得金錢後,儘管能賺取利潤,但若找不到更好的資產進行配置,最後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持有長期貶值的現金,等待更好的投資機會,然而等待是一種成本,會一直輸掉時間值,還要不知等待的時間有多長;二是被迫急於買入質素更差的資產,這種做法比等待的風險更高。現實生活中,不難發現有不少散戶出售資產賺了少許利潤後,持有現金一直輸掉時間值,最終按捺不住再入市,胡亂買入其他資產,結果得不償失。

這解釋了為何富人與窮人的差距會隨著時間愈拉愈闊,原因是兩者投資的思維和方式不一樣。富人投資的方式是買入資產,資產產生現金流,現金流再投資資產,從而達致長遠累積資產的目的;而窮人投資的目的是純賺錢,然後等下次機會再投資,再賺錢。兩者的分別是,窮人的投資方式欠缺邏輯性,投資與投資之間嚴重輸掉了時間值。長期下去,兩者的差距會大到難以想像。

分清三種「資產」

1. 廣義資產

又稱會計資產(Accounting Assets),指會計學對資產的定義:一個人所擁有的所有經濟物品或資源,並能以貨幣單位衡量的,均稱為資產,例如銀行帳戶上的現金存款、樓宇住宅物業、一張桌子或椅子。只要產權能清晰界定,都能稱為一個人或一間企業的資產。

2. 有效資產

廣義指凡能於一段時間內持續地產生經濟收益的資產,均能稱為有效資產(Effective Assets)。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筆者一向要求收益是能具體地計到數的,因此筆者將有效資產定義為凡能一段時間內持續地產生現金流收益的資產,才稱為有效資產。根據《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的定義是:當持有一項物品,這物品會自動使現金流向你的口袋,就是資產。債券這種「工具資產」便是一例。

3. 值得累積的資產

除於指定時間內產生現金流收益外,其產生整體收益會隨時間有所增長,且增長速度比通貨膨脹快,這才是我們長遠值得累積的資產。還記得前文提到投資或資產配置的最終目標並不是「金錢」,而是「資產」?投資過程中,資產價格上升,沽出資產所賺到的「金錢」並非投資的最終目的,因為投資是長途賽,你不會賺了一次錢後就停下來永遠不再投資,而由於銀紙長期貶值,資產長遠升值,投資賺錢後必須將沽售套現的資金重新投入其他資產,才不會被時間將你的資產購買力吞噬。不論是新投資或再投資操作,投資項目的投資比例也應儘量投入值得累積的資產為主,從而實踐投資是為了「賺資產」而非「賺錢」。投資要認清「目的地」。

Credit: 現金流為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