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行業點評(下)

繼續說投行分析師張化橋對十個行業的看法,後續如下:

6. 製造業新舊競賽

經營製造業的公司多采多姿、形形色色,很難用一個標準來衡量。我以前十分排斥製造業(幾乎是所有的製造商)。近來,我的觀點有些細微變化。在 90 年代,聯想(992.HK)就是一間非常成功的製造業企業。原因是它的產品需求太旺。同樣道理,挖煤機的製造商這些年也都很成功。近十年來,體育鞋和體育服裝的製造商也幹得相當不錯,雖然這些公司反覆強調他們的品牌如何強大,但歸根究底,他們的成功在於製造了一種需求旺盛的產品。也就是說,他們佔了天時地利(They are at the right place, the right time)。

最近,我對製造業有了新的理解:即使在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新的加入者也可以賺大錢。比如,中國的鋼鐵業和電解鋁業產能嚴重過剩,政府三令五申,壓縮產能。但是,為什麼不斷有新的企業拼命要進來呢?批評者說,因為他們不理性。這可是小看了我們民企老闆的才幹和心理質素。我看他們非常理性。又有批評者說,他們不顧環境保護和勞工條件,於是很有競爭力。這句話也只是部份正確。

有很多民企在環保和勞工條件方面也做得不錯。我認為,他們成功的秘訣是擁有比較新的技術及工藝,而現有企業的原有設備成了包袱。此外,現有企業的高工資、高福利、退休員工、冗員和早已過時的工作習慣、監守自盜、跑冒滴漏等才是真正的問題。大量的新進民企,甚至國企,很容易就看到了老企業的這一弱點,所以他們的膽子和決心特別大。沒錯,他們的進入確實會加劇已經很嚴重的產能過剩。從短期來看,也確實像某些官員所說,這會帶來社會資源的浪費,但是,若沒有他們這些新力軍,這些行業的競爭不夠激烈,不能出現優勝劣汰。在他們進入之後,我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新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很高,原有的老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下降。由於競爭對手的水準太差了,這些新企業的利潤率相當不錯。

7. 房地產業估值太慷慨

房地產業在中國這十年很風光,但破產的也不少。很多企業的股價不僅低於五年前的水平,他們的市值也低於他們近年來從公開市場所籌措的資金總和。這樣的例子很多,人們多把這種狀況歸罪於政府的宏觀調控。但是,任何企業都要面對政府的監管。如果沒有這個能力,什麼也無法實現。我感到,內地股民對這個板塊估值太慷慨。

8. 食品和飲料業競爭太劇烈

按照我的理解實際上屬於製造業。在這裡,品牌有些作用,但作用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大。康師傅(322.HK)、旺旺(151.HK)、統一(220.HK)、匯源(1886.HK),以及其他啤酒、葡萄酒和白酒業的企業,都長期面臨你死我活的競爭。現在有些企業確定了他們的領先地位,也只有這個時候,他們的品牌才變得比較重要,才開始對長期行銷有些作用。但是,他們並沒有修建像樣的「護城河」。只要他們放鬆警惕,就會被競爭者甩在後面。而且,行業的進入門檻太低。即使他們把所有的競爭者都消滅了,他們也不敢明顯提高產品價格,害怕引來新的加入者。我經常提醒自己,在投資這類企業的股票時,他們容易高估品牌的價值。其實,品牌很脆弱。

9. 零售業正處產能擴張階段

我一直喜歡零售業的股票,但最近學習「護城河」的理論,我開始對零售和餐飲業抱有戒心。他們的問題是,客戶在「叛逃」時太容易,成本太低。另外,這些行業最近五、六年運氣不錯,賺了很多錢,於是該行業正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產能擴張。如果經濟突然疲軟或銷售放慢,他們的房租和其他固定費用可能成為一個大問題。

10. 最愛燃氣、供水和污水處理企業

這是我最愛的行業。他們在獲取特許經營權的時候,確實需要競爭。但是一旦獲取,便成了那些城市的幾十年的壟斷經營者。他們資產回報不錯,而且還有很高的增長空間。

最後,有關醫藥和科技行業。我完全不懂,所以我完全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