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生物(2269)在分析員會議披露股價敏感資料 延遲對散戶公布

藥明生物(2269)於6月20日股價急挫
6月21日update:
1. 藥明終於肯喺今朝8:15am施施然出公告,證實番尋日嘅傳聞係真嘅。雖然佢今日先出公告,但公告日期係2023年6月20日,因為佢喺開市前出,都當佢係尋日公布呢個訊息。
2. 即係打擦邊球,我有公布呀,慢咗啲啲(等人走哂貨),但都係同一日6月20日。佢公告嘅說法同我尋晚講嘅說法一樣,都講到要對市場公平,但佢無真係做到。

藥明生物(2269)於6月21日出公告交代急跌原因
3. 但都係嗰句,如果業務無特別大變化,咁都嗰緊要,但而字眼上好明顯講到布啲基本因素嘅轉變:
1)生物技術融資放緩,尤其中國,導致臨床前階段的增長放緩。即你你啲下游客仔無水,會減少臨床前項目。
2)由於2022年基數較高,加上經過三年的高鐵速度發展需要暫停維護,2023年上半年收入增長將會放緩。其實我係唔明咩叫暫停維護,但一定唔係好嘢。
4.而家入嘅人會博佢跌過籠返彈,似彈後即走。如果係以基本面、經營面睇,其實仲未睇清個影響。佢話中國生物技術融資放緩,咁我諗起SVB,佢啲客都係造生物科技、醫藥,但又係融資活動少咁好多,所以係咁draw 錢,攪到佢爆咗。
5. 而家係喺上游端再說明呢個情況,加息嘅威力,市場消化哂未?無人知,但而家藥明新增加嘅一個風險,應收款拖數長咗?新項目少咗,做咗嘅項目可能都會缺水找錢。


藥明生物(2269)於6月20日分析員會議的PPT
1. 藥明股價今日大跌,到呢一刻官方其實係冇任何消息公布過。如果你上網搵原因,亦都唔容易搵到。
2. 只係流傳話佢自己開咗個分析師會議,2023年上半年新增項目得25個,少過上年嘅47個。
3. 又傳話上半年收入增長得低雙位數,令市場(其實係個別參與會議嘅分析師)預計佢2023年全年收入升30%嘅目標難以實現,所以令股價大幅下跌。

呢一刻官方無任何訊息公告

4. 市場對股價有大反應,即係一定有啲股價敏感事件出現咗,或者有不利謠言傳開緊。咁作為藥明嘅管理層,對公司內部最了解,呢個時候係應該要即時做啲嘢。
5. 做啲咩?無論傳聞係真係假,佢都要同市場盡早交代,而唔係而家咁乜都無講過。
6. 如果管理層係知道有啲股價敏感事情發生緊,咁呢個係內幕消息,係法例規定要即時向市場公告有關事件,等所有市場參與者都可以得到相同訊息,令到市場公平地對呢個消息作出判斷、買入或者賣出。
7. 如果管理層需要更多時間去梳理資料先至可以出個詳細而準確嘅公告,佢就應該先作出短期停牌(即係好似有人受傷,球證吹停比賽,處理傷者先),等大家都冇得賣出、買入。
8. 咁樣可以令到掌握消息嘅少部份人,唔能夠唔公平地搶先行動作出交易決定,但係今日好明顯係冇停牌。
9. 如果管理層根本就睇唔到任何股價敏感事件發生,咁呢啲傳言佢更要即時出一個澄清公告,話俾市場聽,按佢哋嘅認知,冇一啲重大股價敏感消息或者事件發生,令混亂嘅市場,回復秩序交易。
10. 但呢一刻,或者叫做6月20日全日,藥明都無任何公告澄清或者證實傳聞。可以肯定嘅一件事,就係藥明管理層做漏嘢(唔知有意定無意)。
11. 我好相信咁大間上市公司,呢啲基本嘢訊息披露或者澄清唔會唔識做。就算唔記得,港交所嘅Listing team 都會打電話問你股價咁Chok嘅原因同埋要你出公告交代。
12. 如果我冇估錯,佢今晚無出澄清公告,代表真係有事發生,因為無嘢發生,仲唔即刻今日內跳出嚟澄清,無澄清即係有嘢啦。
13. 如果聽日佢先公告俾市場知傳聞嘅消息係真嘅,即係代表咁大間上市公司管理層,連最基本嘅企業管治都唔識。
14. 竟然閉埋門,只係通知分析師,令到只有少數人知件事,完全係俾啲朋友走先喎,咁同內幕交易有咩分別?

其實如果唔睇佢今日咁突然嘅傳聞,佢基本面係點?
15. 藥明係做CRDMO (Contract Research Development Manufacturing Organisation),即係幫藥廠研發、試驗、生產唔同藥物,提供一系列完整嘅製藥平台服務業務。
16. 佢嘅業務特性係每個項目嘅合約週期可能超過一年到幾年不等,中間會按完成程度收服務費,研發、試驗、生產到某個里程碑又會收里程碑費,當某隻藥物真係通過哂臨床可以上市發售時,佢都可以有銷售分成收入。
17. 2017年上市時,喺中國有50%市佔,係龍頭,而海外市場,佢嘅整體研發、開發、試驗、生產平台係最全面嘅一個供應商。
18. 業務增長同盈利能力都係好強,2022年收入同比升48%去到人民幣153億,毛利率有48%,純利率都有成29.8%。
19. 佢嘅最大隱憂係好受歐、美監管影響,因為歐、美收入總共佔72%,如果中美、中歐關係唔好,佢都幾受影響。好似上年美國商務部將佢放入觀察名單,股價都插咗好多。
20. 而我又完全唔覺得美國國務卿去中國訪問,代表佢地嘅制裁監管就會告一段落,呢個永遠都係談判籌碼。遭殃嘅永遠係站起呢啲風口嘅上市公司。
21. 另一個隱憂係應收款拖款情況開始嚴重,2022年底,47億應收款有16億係過期未找數,相比2021年有10億。但當中超過90日嘅就增加1.7倍到9億。
22. 不過呢一刻,最大隱憂,我覺得反而係佢管理層唔知係有意定無意?識定唔識?蠱唔蠱惑?咁大件事,咁股價敏感嘅消息,竟然可以只同一小撮人講,究竟佢哋記唔記得自己係上市公司。
23. 係唔係想先打定底,再面向市場?「嗱,呢單嘢市場未知架,想睇吓你地點睇,應唔應該話俾市場知?但你地唔好講出去呀!唔該!」